浓情六月毕业季,为了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6月3日至13日,“同歌同行”2016毕业音乐季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艺术教育中心主办,包括“演绎青春”毕业大戏、“青春琴缘”流行键盘音乐会、“拾光”舞蹈专场、“追寻”合唱音乐会、“拾忆”交响音乐会、“回响”中国器乐音乐会等7场演出。
6月3号晚上七点半,“演绎青春”毕业大戏在机械学院报告厅举办,全场座无虚席。戏剧团的同学精心改编和排练了四个节目。
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由暗恋和桃花源两个部分组成。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完全不搭调的故事,被安排在同一个舞台上,一个是在病房里回忆过往情事的暗恋,一个是在桃花盛开的桃花源;这部剧以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闻名于世。演员将戏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深情款款的动人情节,又有妙趣横生的精彩演绎。话剧《作家之死》由即将从戏剧团毕业的贾玉雪同学主演,同学们一起鲜明地刻画了不同身份的角色,受到师生好评。
女生朗诵《春天的恋歌》,曼妙的女声在钢琴伴奏下,如同音符一样一点点敲进观众们的心扉。男生朗诵《海蓝赞歌》则由三位帅气的国防生同学带来,他们用激情澎湃的声音在诉说着对祖国大海的热爱!
6月5日晚上七点半,“青春琴缘”流行键盘音乐会在韵苑体育馆成功举办。近一千名观众寻音而至,键盘队成员联袂交响乐团、合唱团的个别队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动人的视听盛宴。
《思念》、《猫和老鼠》、《最牛钢琴曲》、《see you again》、《进击的巨人》、《蓝色多瑙河》等26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伴随设计感十足的LED背景和梦幻璀璨的灯光,分成“思恋”“童趣”“回眸”“青春”“异域”五大主题板块,形式多样地完美呈现。
键盘上灵巧飞动的手指,键盘与人声、与弦乐的配合,带领观众徜徉于曼妙的音乐世界中。《see you again》一曲,演唱者帅气的表演引起轰动;《猫和老鼠》真实地还原了Tom和Jerry扣人心弦的经典追逐戏码,观众的心情也随之跌宕;一首《小幸运》,声音浑厚极富质感,是对生活的向往,更是对青春的纪念。最后,一首配合极其默契的多重奏《自由探戈》,深深打动了观众,音乐会在掌声雷动时圆满结束。
6月6日晚上七点半,“拾光”舞蹈专场在韵苑体育馆圆满落下帷幕。舞蹈团以舞蹈与观众一起重温昔日的感动、畅想美好的未来。
开场舞《采薇》,灵动活泼、古韵十足的舞蹈少女们如若清风徐来;民族独舞《蓝天绿草间》将蒙古姑娘在无垠大草原上尽情舞蹈的音画重现;在维族舞《花儿》中,热情的少女们转起火红的裙子,犹如一起绽放青春的花朵。瞬息多变的光影配合婀娜多姿的身影,让舞蹈灵动的步伐显现的更加优美轻盈。
原创作品《TIDE》、《天凉好个秋》,表演者展现出热爱舞蹈、追求舞蹈的精神;《老爸》、《同桌的你》、《兄弟》,表现出浓浓的父子情、同窗情、兄弟情,令人动容。远道而来的芭蕾舞蹈专家波林(法国)带来一段浪漫的芭蕾舞蹈,显示出她精湛的技艺。最后,专场在欢快的舞蹈《Sugar》中结束。
6月10日晚上七点半,“追寻”合唱专场音乐会在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五百余名观众静静聆听了合唱团带来的唯美歌声。
《让我们荡起双桨》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混声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飞来的花瓣》和《青春舞曲》风格各异,合唱团员在指挥段传娅老师的带领下配合默契,很好地诠释了音乐的内涵。
音乐剧《歌剧魅影》中《Think of me》等诸多经典唱段旋律优美,过耳难忘。伴随着或轻柔悦耳、或激情紧迫的声音,演员身着华服、带着面具、试着演绎出浪漫的剧情。演员们的精彩表现引发了观众席的阵阵掌声。
《追寻》彰显了本场音乐会的主题;洋溢出青春气息的三首阿卡贝拉《All of me》《那些年》《青春修炼手册》唱出了大学生的青涩懵懂。由指挥家王秀峰老师改编的无伴奏人声合唱《时间都去哪儿了》在音乐会上进行了首演,歌声直入人心,将感动带进了每位观众的心中。
6月11日和12日,拾忆”交响音乐会在管理学院报告厅连续举行。交响乐团用音乐的力量表达了对毕业生的祝福。
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至今华中大交响乐团演奏的难度最高的曲目。全曲一共二十四个变奏,使用了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随想曲主题与中世纪宗教音乐《末日经》主题,具有辉宏的气势。钢琴独奏周蕾老师激情洋溢的演奏与交响乐团的配合显示出艰深的技巧,乐曲时而灵动、时而舒缓的旋律带给听众们极致的听觉体验。
让·伊夫教授(法国)带领乐团演绎了德彪西小组曲、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和拉威尔鹅妈妈童谣组曲。他强调和声层次感与乐句之间的强弱反差,乐团同学们认真配合指挥将演奏变得更加细腻。
常任指挥律德(荷兰)指导乐团带来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优美旋律,跳跃的音符在脑海中仿佛四年中那些抹不去的点点滴滴。一曲德九,四年时光,萦绕耳畔,让师生们久久难以忘怀。
6月13日,“回响”中国器乐音乐会在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中乐团联袂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管弦乐团,为师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民族音乐。
上半场,古筝声部和民族室内乐组合为大家演奏。耳熟能详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改编自京剧片段的《打虎上山》、描绘热烈劳动场面的《酉水河上送粮忙》和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火把节之夜》,将听众带到不同风格的音画世界。
下半场,90余名乐手在谭军教授的指挥下,呈现民族管弦乐的无穷魅力。《我的祖国》气势磅礴,感人至深,深切地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庆典序曲》、《瑶族舞曲》生动展现了节日庆典和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场面;《丝绸之路》,以古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重视音乐的“画面感”,在融入现代元素及西方和声技巧的同时又展现出民族乐器的声韵特点。
在返场曲《好汉歌》中,谭军指挥调动观众,用喉咙加入这首曲子的演奏,舞台上下形成积极互动,全场气氛被推到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