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我校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主办、人文学院承办的第九季“春秋讲学”系列活动圆满落幕。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和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丁帆应邀驻校两周,参与“春秋讲学”系列活动,带来了精彩演讲和多方位互动。
名家进课堂是此次“春秋讲学”的序幕。4月11日上午,贾平凹在东九楼为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讲学。他感慨,当前社会热衷于消费娱乐使得文学写作显得过于华丽,所以我们在强调“怎么写”的时候更应该强调“写什么”。文学如禅宗一样,需要自己理解体悟,作家因作品而活,应少说空话,要专注于在写作过程中增强自身对文学的感悟。他说,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兼具现代性、传统性和民间性的。只有扎根于现实,才能写“活”一部作品。
名家大讲坛是此次“春秋讲学”的精髓。丁帆以“文学与知识分子的良知”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哲学家的思想,不少文章缺乏深度。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就在于其批判精神,也就是反思精神,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才能更好地前行。他寄语华中大学子“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贾平凹就“文学与地理”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演讲。他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学作品。他坦言,要让自己的作品增加真实感,真实的地理创作是一个基本要素。他与同学们分享了回到故乡创作的成果。
名家大论坛是此次“春秋讲学”的高潮。4月17日,第九季喻家山文学论坛举行。贾平凹、丁帆,以及特邀嘉宾吴义勤、张学昕、徐刚等人参与了本次论坛,武汉大学於可训教授主持论坛。名家们就“浮躁与虚无”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张学昕教授指出贾平凹“世纪写作”的内在动力及对时代真实面貌描写的野心。李遇春教授则将贾平凹的创作视为“微写实主义”,认为贾平凹的作品多数时候是在说话,属于叙事“闲聊体”。吴义勤和昌切两位教授则以贾平凹新作《极花》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态面貌,引人深思。面对各种评论声音,贾平凹笑着做了这样的比喻:“皮球,你越使劲拍它,它才会弹得更高;核桃,你越使劲砸它,它才会露出鲜美的果实。文学家是越批评,作家才能越进步。”
|